每次到花蓮~幾乎都會帶著小傢伙到七星潭去走走
撿撿石頭~看軍機起降~騎腳踏車迎著海風看沿岸風光~或是什麼都不做這樣坐在石頭堆上看海聊天都很棒^ ^
不過~這次在地人賢賢爸特地帶我們三點多來七星潭走走~
說這個時間點~天氣好時~可以欣賞到七星潭不一樣的風情啊!
等待著不一樣的風情
這會小傢伙有賢賢陪~兩個人在這裡完的可開心~
拿出迴力球玩耍著~把這裡當公園啦!
媽咪我還是照慣例~每次都會看看~有沒有特色的小石頭
到時與小愷一起分享~形狀像什麼,或圖案美不美之類的
小愷玩累了~也會跑回來我旁邊一起撿石頭
一直很得意的秀他覺得很特別的小石頭
好喜歡這樣簡單的共處時光啊~^ ^
不過~一會兒又要證明自己是大力士
這石頭很重啊!真是愛逞強的孩子!
不一會兒~兩個小傢伙又相約一起去玩丟石頭的遊戲
兩個人比賽~誰可以丟得比較遠呢?
你????是以為在擲鉛球嗎?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玩法^ ^
真的~小孩子"們"在的地方
都很容易變成一個有趣的遊樂場︿ ︿
媽媽聊著育兒經~
小子沒一會又想媽咪~要媽咪來看看他的英姿啊!><
好~很棒很棒~一個親親當獎賞︿ ︿
原本賢賢爸都說七星潭捕漁獲可能因下午的一場雨~看起來可來天候不佳可能取消
不過~那天我們還真幸運︿ ︿
等到了4點半~終於看到啦!︿ ︿
歷史記載,一九六三年日本人為興建沿海飛行場
將原本的七星潭填平,七星潭住民遷到現在的七星海灣一帶居住並自稱是七星潭人,久而久之該海灣也被稱作七星潭
昔日七星潭是小漁村,雖該海域缺乏天然灣澳,但因黑潮流過,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
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
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
至日治時期引進定置漁業的技術。目前七星潭由北至南有東昌、朝金、嘉豐等三處定置漁場
依地形、潮流設置漁網,不同季節的魚群會隨潮流進入漁網
漁民一天分清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段作業,也有漁民在旺季時駕著塑膠筏出海捕魚
這台大台工程車在這裡做什麼呢?
原來~是要將載著魚獲的竹筏拉上岸啊!
這天~一共捕獲了2尾曼波魚耶!
正好讓小傢伙們近距離認識一下~什麼是曼波魚吧~
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 mola,意思是「磨子」
而翻車魚英文為ocean sunfish,則可能與牠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又有人叫牠「太陽魚」
另外,其日文為「マンボウ」,也就是現在台灣將它定名的「曼波魚」
而在台灣,翻車魚又稱干貝魚,閩南語稱魚粿(ㄏㄧˊ ㄍㄨㄟˋ)。,所以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
曼波魚在台灣最初叫做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牠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牠
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舉辦了一場「翻車魚盛宴」活動
後來之又因為「翻車」名被認為不吉利(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
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徵名」活動,由民眾票選。最後「曼波魚」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
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頭小、嘴小,尾鰭也退化無尾柄,很短
沒有腹鰭,但背鰭與臀鰭發達,且相對較高;體側呈灰褐色、腹側則呈銀灰色
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因此其普通名稱也叫頭魚
另外翻車魚有其保護眼睛的肌肉,有著像眼瞼般閉合眼睛的保護作用。
翻車魚主要是靠背鰭及臀鰭擺動來前進,所以游泳技術不佳且速度緩慢,很容易被定置漁網捕獲
牠生活在熱帶海洋中,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
它一游動,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遠看就像一輪明月,故又有「月亮魚」之美名
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
「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牠們,竟可以下潛到600公尺以下的深海,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猜測可能去找東西吃。」
研究指出,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50個屬的寄生蟲,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
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
翻車魚身形笨拙,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魚類吃掉。而它不致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
一條雌魚一次可產三億個卵,在海洋中堪稱是最會生產的魚類。但存活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
請來大型工程車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秤重量
那天~這隻曼波魚重達401斤@@
難怪@@不是一般人搬得動啊!
除了2支曼波魚~還有其他的魚獲
這些魚獲都會在七星潭岸上的一個小型魚市販售~
可惜><那天我們顧著拍照
人家熟門熟路的早就去魚市預定好要買的魚獲
所以~等我們過去時~已經全數銷售一空啦><
可惜~本來都還說好要買新鮮魚獲拿去給米拉夢地最帥主廚小王料理啊~><
但那天~在魚市還是有看到曼波魚處理完的畫面
超級像一塊杏仁豆腐啊!
聽說曼波魚肉質鮮細,尤其是魚腸更是昂貴,被稱為「龍腸」,魚肉適合各種烹調方法煮食,腸子適合炒食
哈~我不是旅行中的美食家~
不過~下次來花蓮~應該要安排來吃吃看啊!︿ ︿
美好的七星潭~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