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自古便流傳著一句對嬰兒生長時序的俚語:
「七坐、八爬、九長牙」,
但我們家這小傢伙還沒學坐就想先學爬> 這幾天,陸續看到他努力得撐起四肢

雖然,也常常看到小傢伙腳動手沒辦法跟上讓下巴撞上地板
痛得哇哇大哭
但痛完被爸比媽咪秀秀玩的小傢伙
還是不怕死的努力學爬
瞧,爸比在旁邊多興奮得替小傢伙打氣ㄚ


今天下班去保母家接愷愷
保母說愷愷今天有自己手腳並用爬了4步
也有嘗試要坐起來的趨勢
看來,我的寶貝要努力邁向爬爬里程碑了~
現在小傢伙越來越好動
每天就是鴨子划水/倒退嚕 /練習爬/左翻右翻煎魚樂
真是個精力旺盛ㄚ~
看過的人都說我家這隻將來一定皮得不得了@@

加油!Caspar~
趕緊手腳並用變成個靈活聰明的小傢伙吧^ ^~
媽咪想趕快幫你報名爬行比賽哩~
哈哈哈~^ ^



嬰兒爬行有助於大腦發育
俗話說:七坐八爬。即7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會坐,而8個月大的寶寶就會爬了。
近來研究表明,沒有經過爬行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影響今後寶寶神經功能發展。
在爬行中寶寶的左手配合右腳前進,然後緊接著右手配合左腳前進,
而視覺則在「由坐姿轉到爬行,由爬行轉到站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整作用。
因此,寶寶在爬行時,正在整合影響姿勢及平衡能力的視覺、前庭感覺以及肢體感覺,
達到四肢、軀幹和眼、腦以及神經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U; w" @. ^0 v8 [* U2 w6 w
各階段寶寶爬行重點
「七坐、八爬、九長牙」,
是老祖先們經由觀察所得到的經驗統計數據。
事實如此,一個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寶寶,正是按此時序生長茁壯。
三峽恩主公醫院小兒科林宏琪醫師指出,七至八個月大的嬰兒多數是以胸腹著地,
四肢不規則的滑動爬行,先是後退爬,而後慢慢有向前的動作;
到了第九至十個月,寶寶會將四肢伸直,以手掌及膝蓋撐著自己的身體做爬行的動作,速度也越來越敏捷。
所以,此階段的寶寶學習爬行主要是提升全身的肌肉及協調性。
七個月至一周歲的寶寶其動作發展特點是翻身及爬行,都是手足並用的活動,
通常嬰兒爬行與扶持站立的生長時序約為七至九個月,而女孩又比男孩發展較早。
現代父母工作忙碌,總是將寶寶託付給上一代的父母照顧,在隔代教養及公婆疼孫的狀況下,
捨不得孩子在地面上爬行,或擔心在爬行過程中受傷,而限制孩子的爬行活動本能,
只知一昧的將孩子抱在胸前,如此過度保護的態度下,容易造成孩子日後不愛運動,
生活自理不佳,對於手腳並用的活動畏縮不前,將來在學習走路跑跳時,
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不好易跌倒,所以寶寶爬行的訓練,對幼兒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關鍵因素。
爬行增進寶寶心智發展
此外,爬行還可增進寶寶心智發展,影響包括:
1.增加新的視野:
幼兒在六、七個月前的動作發展,幾乎都是在單純的俯臥及仰臥的動作下,
完成視野的探索,學會爬行之後不僅開拓了幼兒的新視野,
也容易觀察到大人或父母的行動,做為日後模仿的目標。
2.獲得自信與成就:
幼兒在二歲以前皆屬於「感覺運動期」,許多行為的出發點通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感官,
或者是讓新學會的肢體動作更加成熟。而幼兒在基礎的爬行活動,
所獲得的感覺,會讓幼兒覺得有趣好玩,同時也會獲得自信與成就感。
3.挖掘與探索:
寶寶的眼睛總是特別的敏銳,常常可以看到桌下、椅下及櫃子下面不易察覺的小東西,
藉由爬行,寶寶可以任意的挖到屬於自己的寶藏,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手、腳、腦三者的並用與協調。
4.吃的多、睡的好:
爬行訓練對寶寶來說,可是一種消耗體力的運動,一旦學會爬行後,
寶寶每日的活動量遽增,不但食量增加,睡眠也會較穩定,進而促使身體的成長發育。

人類所有的文明活動,皆以四肢為基礎,尤其以雙腳的站立進化為著。
而爬行原本就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段本能,
然是本能就該好好的運用練習,不要因為父母及大人的過度保護,導致寶寶喪失原本屬於自己的學習。
如何激發孩子對環境空間的探索潛能,是當今為人父母需要努力的課題,
如此才能讓自己的寶貝真正「贏在起跑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nncute 的頭像
    lynncute

    lynncute的異想世界

    lynn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