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7352.jpg  

這個半日遊行程~和年初來訪的半日遊行程略有不同~

所以太魯閣晶英的旅遊行程還是有些許變化

配合四季風情不同~真的很值得參加呢^ ^

上次是長春祠/燕子口/慈母亭

 

這次的行程改成布洛灣/燕子口/慈母亭

IMGP7256.jpg  

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

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回音」,這台地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

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

IMGP7246.jpg

布洛灣這段行程是小小健行~認識一些植物

DSC07302.jpg  

聽聽溪水的聲音~

(哈!行館房的陽台就可以享受這天籟了!)

IMGP7260.jpg  

IMGP7251.jpg    

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

管理站設在這裡,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及遊憩訊息、放映多媒體節目
這次~我們在這裡欣賞了一段很棒的記錄片^ ^

「樂‧太魯閣」

timthumb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記錄原住民的「樂‧太魯閣」影片

連續獲得美國加州尊爵影展(The accolade
competition)短片項目優選獎,及第四十六屆休士頓世界影展銅牌獎,秀林鄉各界及太管處認為這是太魯閣族的光榮

是國內第一部全部以太魯閣族母語發音,首創以歌中劇手法詮釋部落生活文化及古調意涵的紀錄影片

safe_image  

「樂.太魯閣」影片以傳統的音樂與舞蹈,訴說太魯閣族的故事

並透過影片記錄了太魯閣族紋面、織布、藤編、口簧琴、木琴及狩獵等文化

不只影片內容考據講究,影片中的太魯閣族傳統樂曲也道出早期太魯閣族祖先遷徙、婚姻和農耕等尋常卻不平凡的生活

劇中演員均為太魯閣族部落的居民,旁白都以太魯閣族語發音

詳實記錄與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也藉此機會讓太魯閣族的文化與國際接軌

B21A00_P_04_02  
「樂.太魯閣」目前在遊客中心及布洛灣管理站,接受團體預約觀賞

希望藉由影片,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文化及花蓮的好山好水

真的拍得非常非常好~而且故事內容還挺有趣的~有機會一定要來欣賞這段美好的記錄片^ ^

DSC07325.jpg  

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籐編技藝的精美作品

下台地可行至環流丘公園,俯瞰溪畔水壩,觀賞峽谷景致

(晶英半日遊只造訪下台地)

1123854416  

(多年前曾隨著公司主管訓時,當工作人員一起來過上台地的山月邨)

上台地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及和室通舖、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中心

1123854411  

從史前太魯閣族到現代的人文發展,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

以及國家公園多年來用心培育並廣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台東火刺木、雙花金絲桃、金花石蒜等

都是布洛灣台地值得深入瞭解的特色  

而且~好腳力的話.....這裡是可以走到燕子口~

當年的公司行程啊!^ ^

DSC07348.jpg  

跟著晶英的半日遊~當然是輕鬆搭小巴過來~^ ^

小巴會在另一端等我們~

自己開車就要考慮停車問題還要走往返~所以~真的覺得跟著飯店半日遊的行程~

對長輩會比較輕鬆舒服^ ^

IMGP7270.jpg  

戴上安全帽~要來帶爸媽好好欣賞這片鬼斧神工!

IMGP7278.jpg

已經30年沒看過這大片風景~

老爸老媽一路上當然很開心~

開始講起小時候帶我們來花蓮玩的事情^ ^

 DSC07361.jpg

小時候你們帶我們三姊妹到處台灣趴趴走

現在當然換我們帶你們到處趴趴走囉~^ ^

DSC07359.jpg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

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IMGP7276.jpg IMGP7277.jpg  IMGP7279.jpg

因為立霧溪流經燕子口這段時,溪床特別狹窄而深,可謂「一線天」

溪流通過時,受到擠壓,速度加快,侵蝕增強,溪水就沿著節理豐富的大理岩層,雕鑿出優美壯麗的奇景

IMGP7274.jpg

中橫公路對岸的岩壁上遍布著許多小洞

這是因塊狀大理岩地層受立霧溪長期的侵蝕作用下,節理發達處,逐漸形成壺穴

燕子便利用天然的壺穴,築巢而居

每當春夏之際,便可瞧見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盤旋於懸崖山谷間,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

也吸引眾多古今中外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駐足觀賞,紛紛讚嘆燕子口壯觀優美的奇景
如今,卻因遊客人數增加,干擾燕子的生態環境,目前僅有零星數量的燕子穿梭於燕子口

IMGP7295.jpg

太魯閣的地質主要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變質岩所構成

其中,大理岩是台灣已知出露地表最古老的岩層

到了燕子口步道這一段的岩層是塊狀大理岩,硬度大且節理(石頭的裂縫)發達
立霧溪流,到了燕子口步道這一段,溪床約只有10公尺寬,(立霧溪口的寬度約500公尺)

含砂量豐富的立霧溪,在這狹窄堅硬且節理發達的岩壁,雕琢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傑作

除了眾所周知的峽谷、壺穴之外,岩壁上的褶皺,猶如一幅幅山水大壁畫

這是經過千百萬年來,多次的造山運動,岩層經多次的高溫、高壓作用,產生變質,變形,呈現出美麗曼妙的紋理

這是我們來解讀太魯閣形成史重要的證據之一

IMGP7275.jpg

燕子口步道位於中橫公路 179公里處,此地向西經靳珩橋,延伸至錐麓大峭壁

IMGP7292.jpg

IMGP7287.jpg

長度約1.37公里,沿途漫步單程約30分鐘,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

DSC07376.jpg

來到這也一定要拍個到此一遊的紀念合照

IMGP7298.jpg

(印地安酋岩~)

哈~我想我愛拍照應該也是我老爸影響的吧!

IMGP7281.jpg

在小時候那個還得用底片並拿去沖洗的年代

我老爸老媽可是很用心的幫我們照了一櫃子的照片^ ^

後面都還很認真記錄幾年幾月幾日呢!

哈~也難怪我雖然放了照片在網路~

年底還是要洗出一點照片~

因為~小時候一家人窩在一起看照片寮回憶~也是我很棒的兒時回憶呢!

DSC07408.jpg

DSC07410.jpg   

拍照的後方~也是非常壯觀的錐麓大斷崖

IMGP7302.jpg

IMGP7308.jpg

 過了錐麓隧道後,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高達一六六○公尺的錐麓大斷崖便矗立在眼前

蜿蜒行駛在山壁間,左右盡是高聳的岩壁

一半深入溪,半聳入雲宵,抬頭仰望,岩壁將天空夾成一條細縫,景觀雄壯奇特

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達1200公尺高600公尺,全由大理石構成錐麓 

IMGP7305.jpg

斷崖上方留有合歡越嶺古道的遺跡,為太魯國家公園中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古道原是立霧溪流域泰雅族各部落間的聯繫要道,自巴達岡起,至合流慈母橋止,全長16公里

其中錐麓斷崖部分,修築在海拔750~780公尺間,視野遼闊,是最精華的一段 

  IMGP7307.jpg   

可以想像嗎?上圖那個峭壁....有個很窄的古道@@

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

大正6年(西元1917年、民國6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

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山徑鑿闢於陡峭山壁之中,路寬僅約一台尺所能立地僅能容足

由於大理石堅硬及不含水的特性,使得錐麓古道幾乎寸草不生,若不經意向下瞄望

險峻落差之山壁加上立霧溪滾滾溪水,視線在毫無遮掩之下,更能充分感受大斷崖的雄峻峭拔之驚心動魄,其為太魯閣峽谷最撼人之景

DSC07419.jpg

古道路口在燕子口旁的吊橋~

要走這段路~得先申請入山許可證

從燕子口那邊可以走到我們下一個景點"慈母橋"

不過....猜猜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DSC07421.jpg

腳程很好的人~常登山的人~

大概只需要花7~8小時吧@@

聽到這~心大概就涼了一半吧!

我沒能帶著膽去挑戰~分享一篇成功挑戰者~

沿路拍照與記錄下來的影像~

http://www.wretch.cc/blog/chsugn/21343832

真的看起來很棒耶!

老公~想來挑戰看看嗎?

DSC07433.jpg

好啦~最後一站慈母橋~

導遊替大家說了這裡由來~

小愷調皮的去玩了石獅

DSC07437.jpg

在這美麗的風景裡~結束了晶英提供的半日遊行程~

真的是趟~輕鬆愜意的太魯閣小旅行啊!

  IMGP731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nn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